Saturday, March 31, 2007

爱情呼叫转移


看了贺岁片《爱情呼叫转移》。不知道贺岁片这个是怎么定义的好像以前黄金甲夜宴之类的也号称是贺岁片。不过这个定义倒不重要,我觉得只要能乐一乐就好。从这点上看这个片子还是挺贺岁的。美女据说有12个,不过我基本上都不认识。太脱离时代了。宁静老了,不是那个阳光灿烂日子里的了,因此我也认不出来了。

是的情节很俗套,但是我就是喜欢看俗的。。。感觉有一点点抄袭或者至少说是借鉴了Click的创意。

“我小时候写字特别爱用铅笔,我不喜欢用钢笔,是因为用铅笔写完字以后,错了可以擦掉,我现在明白,人生不是铅笔字,橡皮擦不掉。。。”

徐朗的领悟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女人(准确地说应该是人,或者没有完美的任何东西),因此他寻寻觅觅却不得其果。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理想化了的,如果文绉绉地概括的话那就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算了给了善良的人们一点点希望和盼头。

英文名很有意思,love in trouble。

主题曲是陈奕迅唱的,相当不错,当然关键还是因为林夕作词。sigh,听完很有点郁闷起来,也许是太锐利了。



Wednesday, March 28, 2007

边城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是土豆推荐的,一直记着要找来看看。这次回去到了书店第一本问的就是它,没货,后来在西单图书大厦也没找到,就绝望放弃了。没想到后来弟弟在中关村的书店里找到了,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的插图本合集,有《边城》,《萧萧》和《三三》和几个短篇散文。在飞机上读完了边城,深赞土豆眼光之独到。正如序言里写的,一种如梦似幻之美,读起来让人觉得很安静,又仿佛思绪起伏。我愚拙因此写不出什么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摘录序言里写的作者说的话: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我一开始先读的序言,因此读正文的时候很为翠翠担心,不知道会是什么悲剧。结局却有一点点出乎意料。而我虽然也怀着对翠翠美好的祝愿,却也知道也许最后的结果还会是悲剧,虽然作者没有写出来。于是看完了又有点感伤起来。这也许就是生活吧。不凑巧,错过的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三十年代的文字,因为来自大师,而从不褪色。

强烈推荐一下。

Monday, March 26, 2007

回来了

看到很多朋友关心,心里很感激。这次来回都很匆忙,因此也没有和大家打招呼。基本上都很顺利,谢谢大家。在西单地铁站里看到小贝给阿迪做的广告,impossible is nothing,很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北京办理签证呆了接近一周,无可奈何,因为大使馆把护照收走了,我哪儿也去不了,坐火车回去得两天,只好等着了。运气还算好因此签证顺利办了下来,师弟帮了不少忙,虽然他自己被check了现在还留在北京。六年前我们约了同一天的签证,这次两个人都是匆匆决定回国,居然是不约而同地预约了同一天同一时间的签证。那天从大使馆出来两个郁闷无聊的人到处找人吃饭未果(大家都在上班不像我们那般闲逛),只好自己去吃了狗肉然后到北大国学书店里买书。实在无聊之际我去了两次西单图书大厦看书。在国内感觉自己就跟个黑户似的,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走投无路之际我问朋友中关村办证事宜,被她婉拒说不知情),连进小区都被人盘问(那天天冷感冒冻得直哆嗦,缩在帽子里,又挎着一个电脑包,形象差了点)。感冒到现在还没好,郁闷。

实在无聊之极去了一趟北京office,顺利的话这个夏天我就在那座楼里上班了。同事们看起来都很友好。一个上海来的HR极力劝说我去上海,说那里在人民广场购物极其便利。可是我不喜欢购物,而且看样子只能去北京,就婉拒了。我还是觉得上海很陌生,而北京虽然生活过多年,现在也已经陌生了,每次出门都迷路。


在家里吃了新摘的枇杷,算起来有11年没吃到家乡的枇杷了。除了半天出门办事,每天就在家里陪着爸爸妈妈,想起来自己很小就住校因此在家里的时间实在太少,很惭愧。每天在家里早睡早起,很少上网,过着安静的生活,倒也很好。只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回来,今天开始接着上班。晚上回家路上听到童安格的歌,《跟我来》:每个人的年轻只有一次/何必忙着为自己解释/世间哪有每件事都顺利。行胜于言,少想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