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5, 2007

忽悠

这几天狂烧钱,很多东西要买。最大的感觉就是题目的两个字:忽悠。

今天买大件,找了一个朋友,拿到了1.6折的价格,看起来实在已经非常实惠了。但刚才上网看了一下价格,发现还是比在美国的贵多了,原因是我调查做得不够,以前我查的都是顶级的价格,没想到差一级差别如此之大。不过今天这个还好,朋友也是卖了很大的人情,主要的区别是在于国内外的价格差异了。

昨天饭后顺路经过一手机买了手机,砍了四百多,觉得还不错。回到家一看耳机是错的,倒。又费时费钱跑了一趟,我跟那个昨天相谈甚欢的售货员说:你这不是忽悠人嘛,明明说原装的盒子,没有塑料外包装就算了连耳机都错了充电器是旧的。他赶忙解释说这是查货时弄混的。我也懒得再纠缠,让他换一个就算了。其实那几个相似系列的耳机是一样的,而不同系列要弄混还真有点难。

还有好几次被忽悠的经历。有时候想,自己在国内确实太嫩了。很多卖东西的很友善,有的还很亲热的叫着徐哥,跟一家人似的。但是价格上质量上却让人不敢放心。我以前都挺相信对方,觉得我都这么实诚干脆了对方应该也还不错,现在发现其实越老实有时候对方就越黑。看来以后得多长一点心眼。

想来还是在国外好一点,生活很简单明了,轻松得很。或者也许只是我以前缺乏观察而已?

Thursday, June 21, 2007

巧遇

昨晚半夜在街上疾走夜奔,听到身后有人大喊:哟!这不是老徐嘛!!

回头一看,居然是DB,这也太巧了,上次见到还是在LA。大半夜他和另一个帅哥在散步。一问原来他住在隔壁的校园里,回来后我发了信通知了大家电话号码但是他没看到因此没有联系上。

前几天在机场取款机钱走过来一个mm,大喊:啊,这不是师兄吗!!我登时一愣,刹那间倒没有想过会不会是骗局。后来她说:“你你你是不是北大的?”“是。”“是不是数学系的?”“是。那就是了!我是lhx啊!9x级的原来还一起上过偏微课的!”

原来确实是以前一个师妹。前一阵子和师弟聊我们系的往事八卦时她还在册。不过我记性一向不好因此几年不见确实就认不出来了。

看来这才是我的地盘,随便走走就可以遇到熟人。

Tuesday, June 19, 2007

上班

第一天。

早上8点半到,约见的几个人都没人,在寒冷的会议室里呆到11点半,还是没人来,只好先去食堂吃饭。第一印象:好多的菜啊!河鳗,兔肉,豆腐,etc。我每样都想吃,结果拿太多了没吃完。

拿了一个招商银行的信用卡申请表,在研究条款,似乎必须每年刷6次以上不然就得交300的会费。现在网上订票经常要求信用卡,因此觉得还是有必要,但似乎麻烦了点。

不知道下午能不能把办公室安排好电脑装好。试了几个办法连美国的服务器都失败了。今天活是别想干了。现在在看着手表准备下班回家。

粗略感觉这里似乎干活积极性不是很高啊。而且也没有wii可以玩。

北京

休假了两天,今天第一天在北京上班。事业为重,早上八点多就到了公司,结果接待我的HR和tech都还没到,现在已经十点多了,还是一个人孤独地在冷气太冷的房间里上网。连不到美国那里的公司网络,我啥活都干不了,就写写blog日记好了。但是blogger似乎是被伟光正(伟大光荣正确)封了,只好先用vpn连到学校再上来。

先说说这伟光正的GFW(Great FireWall),什么都拦,真受不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是既然现在在祖国的大地上,我还是继续老老实实地不敢有怨言了。补记一下这几天的经历吧。估计以后得写成连载体了。都是流水帐。

(0)

上周四那天晚上去机场提前三个小时到,本来以为要等太久了不爽,后来发现队伍老长,换登机牌,检查行李,安检,每个地方都要排队,两个多小时之后终于到了候机厅。就顺便去看看免税店。本来以为那里晚上关门的,现在确认了是凌晨一点关门(不知道是不是照顾国航1点40分的航班的缘故,那些店销售员都是中国人)。我看了看那些商品价格,化妆品其实定价不低,几个旅行礼包除外。酒类价格也不低,比如人头马定价比中国城的要高十几块,这样就算免税也还是不划算。香烟确实便宜。我在costco买了两条骆驼加税花了接近70刀,在免税店四条只要90刀,可惜我胆子小,老老实实地遵守每人只能带两条的规定,因此没有再买。中华在免税店是35刀一条,回国后我在商场里看到是470rmb。差价还是蛮大的。因此如果要去免税店买礼品,觉得只有香烟值得一试。

一路还算很顺利,国航比东航好的地方就在于很少晚点,因此虽然价格贵了几百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它了。周六早上五点降落,地面温度25度,让我很吃惊,以为听错了。不过还好,这几天天气不算太离谱。也许是当年在北京训练出来的冷热不惊了。

(1)

在飞机上睡了一觉因此没有时差(这几天开始觉得很累后续效应),放下行李之后和弟弟弟妹直奔北大食堂,三个人早餐11快钱,我吃的是一碗豆腐脑(才1块5!)和十个小笼包(才3块!),太赞了。不记得上次在食堂吃早餐是哪一年的事情了。

然后走路去家乐福。要经过电脑城,那里相当拥挤热闹。资源大楼对面小楼房边蹲着一长排的人,估计有上百个。弟弟说那些都是在待工的——等着别人来叫去当小时工。国内最多的就是人力了。看来确实解决就业是个大问题。这样想到自己能有机会混口饭吃,还是挺满足的。在家乐福的感觉就是其实相对而言国内吃的东西相当便宜,但是日用品还是很贵的,小垃圾桶一个都得二三十,随便买点什么几百块就出去了,因此不能随便了。

中午在某个云南傣族小店吃饭,服务员态度真差。这个后来又得到了几次印证。我还是很斯文地用请/谢谢之类的文明用语,结果服务员倒爱理不理的,点菜的时候只会点头摇头不说话,我忍不住说你是哑巴啊,结果她倒来劲了,气死我了。弟弟说你在这里得学会吆喝,越吆喝他们才会越听话。后来我试试发狠一点,果然有效,哈哈。好吧只好入乡随俗了。

(2)

第二天。

有几个老乡刚好跟团到北京旅游,又刚好星期天是自由活动,又刚好联系了我弟弟,因此我就带他们在北大校园里转转了。未名湖那块还是老样子,也是最值得看最让人留恋的地方了。学生区我就不熟悉了,当年的研究生楼现在开门得用卡了,想进去上趟厕所都不容易。本科生宿舍那里貌似盖了不少新楼。南门外那些小饭馆全不见了,本来那天中午还想去天外天吃烤鸭的。

下午骑车去易初莲花买东西。在北京有个自行车还是很方便的,去附近的话比打车快多了。

晚上出发去接某人。坐的是东航。这次没有晚点,前排一个中年人问了空姐几次确认之后很兴奋地拿出手机大声说:嗨!这次飞机没有晚点了!准时去接我啊!在X号口!我听了乐坏了。昨天回北京的时候坐国航,在机场听到广播又是MU的几个班次晚点,飞机延误,起飞时间待定,东航勇夺晚点冠军,也算是个特色了。

(3)

成功地把某人升级了,从此责任重大。

Thursday, June 14, 2007

道别

忙啊忙,终于一切收拾停当,再过几分钟就出发去机场了。

一如既往地,总是到最后一刻发现有很多事情要做。好几个朋友问:今天还在上班啊?其实今天一大早就去公司,一直忙到4点多提早回家,几乎没有歇息过。累啊累。还好睡一觉之后就可以看到北京的金山上太阳光芒照四海了。

巧合

今天发信跟大家告别,然后一个朋友发消息来,说他的办公室离我在北京的不到5分钟。原来他当海龟了。几周前我还遇到过他家领导,一问原来两人都海龟了,那次是五一放假回来而已。

另一个大学同学的办公室也是距离我的不到5分钟,估计都是在同一个园区里。以后聚会倒方便了。

跟导师道别,问他今年夏天去不去中国,答曰17-23在上海。真是太巧了,我也会去几天。

上次则更巧:我和师弟都是临时决定回国,两个人之前没有通过消息,结果预订了同一个时间的签证,和六年前第一次签证几乎一模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天回国(准确说是周五凌晨1点40分起飞周六早上到北京),手机到那时就作废了,朋友们要联系的话给我发信吧。不知道回国之后还能不能连上blogger。可以的话我会继续在这里涂鸦的。

谢谢帮我搬家的朋友们:邵夫妇/前室友夫妇/现室友夫妇/吴夫妇/hj/小黄/rhy/...

如果

今天一个大新闻是绿卡排期取消了,所有现在已经拿到劳工卡的申请者都可以进入最后一步递交485。这个消息好得让人难以置信。不过我还没开始申请,因此暂时和我无关。

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我在想,如果去年我在H1B结束之前也就是七月底之前找到工作,那么我就不会有gap了,就不用回国了,也许去年开始申请绿卡现在也搭上这班车了。可是这只是如果,很多公司不会帮员工一开始就办绿卡的。google可以,但是如果我是在七月底之前找到工作,那么很大可能就不会是在google了,也就无从谈起。

而且如果没有gap,那么就不用回国,也许就不会遇到某人,不会和某人在一起。如果有gap但不是在google,那么也许就不会在北京上班,比如在我拿到的第一个offer的公司告诉我的解决方案是留下来打两个月的黑工然后从奖金里拿报酬,然后再回国休假一个月(这也是很多公司的做法)。又如果还没结婚时绿卡就已经拿到了,那么就不能帮爱人申请。因此有时候不一定是好或不好。

冥冥之中很多事情也许都是天意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一时的得失还真不好计算出来。人生是没有如果的。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游戏,唯一的区别是人生不能够存盘不能够重新开始。确实如此。我应该是一个乐观的人吧,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做到的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淡定从容。当然,这很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是。。。”,从老板那里学到的英语是“Had I not ...”,比如我毕业的时候他感慨说“Had I not met you in Beijing that Spring, how your life would be now”。

在准备材料开始申请,要写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以此证明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适合这个职位不给我还真不行,这还真有点难度啊。

Tuesday, June 12, 2007

诚信

今天去买东西的时候我抗议店主:我在你这里买了三年多了你怎么还想黑我啊!!我经常在那里买参回去,这玩意真假差别太大了,可我一点都不懂,因此只能拼运气。那家店看起来还比较不错,但是有一次把我这个老主顾害得够呛,这种滋味更气人。

这真是一个缺乏诚信的年代。尤其是商家和政府(比如前不久刚发生的,政府几天前发誓说不会提高印花税,几天后就出台了然后老百姓们绝望地哀嚎)。有些也许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整个社会都退化了(或者用我同事的话说人人变得自私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体现),因此也难以让人信任。周末和朋友去买东西的时候聊到:贵的觉得太贵不想买,便宜的又总觉得是假货。总之如果你在意的话,有时也许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当然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小事,不应该太在意,因此还不算太严重的问题了。因为社会大环境让人不安,大家就都想把自己保护起来,都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尤其有些老实交心的人被人骗了之后再也不愿意相信别人了,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但是如果总是在怀疑别人,总是生活在面具下,那累不累啊。

最近一个旧新闻是google被一个隐私监测组织评为最不重视用户隐私的企业。这一点google肯定喊冤,因为它曾经力拒美国司法部的命令不肯交出用户搜索资料,是当时这么做的唯一一个(ms/yahoo/aol之类的都屈服或归顺了,而且yahoo曾经向中国政府提交过信箱用户个人资料,前不久youtube也向联邦法院提供用户资料)。但是这个评比结果也不算太令人惊讶。我的一个同事说他参加老同学聚会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google不安全——因为它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有时候如此。如果把太多的东西交给别人,不管这个别人是多么的可靠,你总是觉得心里会不安的。(但我那时很纳闷他的那些同学到底有多少秘密不想让google知道而宁愿交给yahoo之类)。这就跟动物一样:小的你会觉得它是可爱的,大的就觉得是可怕的了。现在google的触觉伸向了网络的每个角落,前不久添加的一个功能是可以保留你的上网记录,包括你看过哪些网页搜过哪些关键词之类。我没有选,不想让自己总有一种生活在某种监测下的感觉,虽然我是信赖它的,觉得在大公司里它在保护隐私方面做得相当好了,有严格的保护规定。

也许是幸运,我认识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值得信赖的(其实大多数的老百姓都不坏),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都很简单,大多数人是很真诚的。这让我对世界不至于太慌张绝望,有一点点信心保持相互信赖和简单的心态。这真的是幸运的。

百佳

被FORTUNE财富杂志抽中了填写2008年的百佳公司问卷。

这个排名现在还是很有权威性的,很多大公司都想参加。去年Google第一次参加就排名第一,估计是积攒多年的名声。去年的第二是Genetech,以前多年排名第一,制药的就是有钱,老豆小豆黎曼等朋友在那里非常幸福地工作着,时不时还有秀卧福,因此它的这个排名也一点都不虚。

问题有50多个常规提问的和最后大概10个个人信息调查。不知道第一页的“I accept”是不是指NDA的保密条款,我赶时间直接点了接受就继续了,反正那些具体题目我也记不住更无法泄露。按比例排序,最大部分的问题是问公司的管理是否:有效、公平、人性化,等等。可见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对于公司好坏有多重要。其次是个人问题,诸如:你是否开心,觉得公司和家一样温暖,和朋友提起时觉得自豪,待遇如何,等等。既然百佳是指在员工心目中的百佳,因此员工感受自然也是占相当大的比重了(我认为应该更大,但是确实也没有更多好的问题)。再次是公司的福利之类的问题,可见员工心目中的百佳,钱不是完全的衡量标准(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我希望钱越多越好,在最后的可改进部分我留言写了应该每年都长工资。。。)

基本上很认真地写了。我的答案基本上不用猜,大部分是说最好的,也有一些是说很好的,但是没有发现可以说差的。确实到目前为止感觉还不错。(但是公司越来越大因此很多东西也不如以前那么好了,这也是一个事实)

Sunday, June 10, 2007

生日

很少过生日,因为觉得对于自己这个实在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但是这次室友很热心,一定要帮我庆祝一下,理由很多,包括以后我们大家就各奔东西了,这周我回国,月底他们也搬到附近一个城市,因此这次是我们相互告别以及和周围一些朋友告别的机会。没什么时间张罗,因此只请了我的上个室友一家和几个师弟及师弟媳小聚。菜几乎都是室友的领导做的或者买的凉菜,满满一桌:



前室友贡献了一盘主食馒头,很好吃,我一个人就吃了三个。不过有些人觉得太甜没有尝:



我还是老三样中的一样:木须肉。而且是“独家”风格:没有黄瓜,加了干虾仁,大家都觉得纳闷。很久不做菜了,手很生,最后剩下了不少。这是刚上菜的模样:



饭前几个男丁负责搬家——目的地是楼上师弟家。我打包了好几天终于整理出来下面这些家当,实在微薄得很(还有床/桌/椅/箱/打印机/电话机/音箱/etc等走之前再搬):



HJ送了一个充气小熊。昨天描述时说是一个“很喜庆的”“可重复使用”的东西,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很可爱,太有才了:



校友会发来了贺卡,虽然是自动发送的,但感觉也还是不错的:



这边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也有邮件发送(应该也是自动的,虽然从Jeremy信箱发),我给Jeremy回了一个,他以前帮我很多I20签字之类的忙。而公司的实惠一点,送的是一个massage按摩一小时:



现在我已经有两个小时可以用了。不过我还是很土,不会享受这种据说很舒服的全身按摩放松。

非常感谢我室友极其领导,实在太热心了。几个朋友也都很热情,一并感谢。谢谢某人,谢谢刘老师。吹蜡烛的时候我一点上就很主动地吹了,结果被罚重来,因为大家都还没开始唱歌我也没许愿。这样就算吹了两次,一下老了两岁了。最近太忙因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最大的感受就是朋友们都对我很好,这一点让我很感动。我不是贪心的人,但也许了几个愿望,希望都能够实现。生日里最应该感谢的当然是生养我的母亲和父亲。不过家人只给我过阴历的因此还要等下周再说。

变老了的一个收获是前几天给车保险代理打电话,她帮我重新估价下半年的保险,发现小小一个改动之后居然便宜了差不多1/4。我很惊讶,她解释说:你多了一岁了嘛!也就是说,长大了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感,意味着更加成熟稳重,因此用到保险的概率就越小,当然保费就越便宜了。

前几天国内高考,想起自己那时候还真是年少轻狂(记得那时候几门考试出来都跟老师说满分没问题,当然后来被证明实在只是轻狂而已),现在早已不能再用这个词了,有种直奔中年的感觉。事情很多,尤其是这一年,有很多变化,有时候也很累,但总还是有很多希望,人品不错,运气不错,我常想也许是母亲把她的人品给我了,因此觉得很感激很内疚,责任更大了。以后需要更多的努力。希望明天会更好。

Saturday, June 09, 2007

告别的年代

这个周末又是很忙,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和大家道别,不光是我要走了。今天晚上几个老同学吃饭,庆祝Jason毕业。他和我同年入学,当年经常在一起学和玩的同级生有3大陆3港1台2韩,加上两个外系的jessie和lilan,还有ning等人,阵容相当的壮观。开始数年大家比较闲,也有热情,每个学期始末都要开party庆祝一下。转眼间数年过去,大家陆续毕业离校了。Jason是我们这些人中最后一个,他要远渡东洋当博后了,这个夏天也许还会去北京玩。

在座的几个除了我之外其他的都在学校里工作,以后都是奔当教授去的。照例大家交流了一下各自的工作情况,自然各有不同,又交流了一下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的暑假的计划,有几个要回家或旅行,这是在学校里工作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吧。当然,平时工作都是很辛苦很刻苦的。学校的IPAM经常组织一些workshop,这样很多校友就有机会回来看看,因此大家聚会的机会倒不算太少了。

学校的假期即将开始,周围几个朋友也纷纷要走了。cl是明天,hj是下周末,昨天和今天各道别了一下。室友很热情热心,要帮我明天请几个朋友来家里聚会。很快我们都要搬出这个院子,以后我也很可能不会再回这里住了,晚上在路上走的时候想要回忆一下自己第一次搬进来时的情景,却想不起来多少了。都已经五年半过去了。记得最清晰的是当时和robert一起去他家附近的yard sale买旧东西,我买了一个电话机,坏的,买了一个落地灯,$15,死沉死沉,还特意买了一个灯泡,$5,我还以为人家优惠便宜的,坐公交好不容易扛回家,结果是坏的,太沉了都没法拿回去退。当年真是简单得很。我自己最近忙于购物打包整理行李太忙了。有时候也会急躁,有时觉得突然之间有点忙乱累烦。但转念一想,生活总是要向前要改变的。一成不变只会使自己越来越懒惰了。这样也就释然了。

晚上一个不小心,用pqmagic合并硬盘分区的时候系统出错,130G,15000多首的歌曲就这样没了。。。室友安慰说: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好吧,只是不觉之间好像电台两岁多了,以后也许就不再开了。

关于video共享

现在很多人在网上上载video了。我用过的是google的三种:

1 是youtube,这大概是现在最流行的了。它的两个创始人前几天刚被颁发了一个网络大奖:第11届Webby Awards。特点是简单易用客流量巨大,而且和blog结合很好。缺点是文件大小不能超过100M,长度不能超过10分钟。早期有一种Director级别的帐号可以上载更长的片子(见过60分钟一个的,文件大小一样上限100M),现在这类同名帐号向所有人开放之后也限制在10分钟了。不知道是不是有其它类型的高级帐号。youtube似乎开始版权过滤了,我上载过一个那英颁奖典礼版本的《我只在乎你》就被删除了。

2 是google video。这个具体开始时间应该和youtube差不多或者更早,但是很显然远远不如youtube成功,尤其是在google迎娶youtube之后,video似乎更成了不得宠的姨娘了。昨天试着上载了一下,文件长度大于10分钟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是它相对于youtube吸引人的地方。当然,它的主要特色在于video搜索。而且现在上面有很多google talk之类的知识型讲座录像,算是内容特色,或者说,youtube更大众一些,google video更严肃一些。

3 是网络相册picasa web album(PWA)里也支持video上载。文件大小不限。但是有一个缺点,PWA的容量有限(虽然1G免费对大多数人来说够了),而上载的video虽然被转换成flash格式了,计算占用的空间却是用原始文件的,因此如果有很多可以上载的,容量就会是一个问题了。

个人感觉三种video的压缩形式和效果差不多。相册比youtube好的一个地方,在于如果你需要和别人私下共享一段录像,而且对方没有youtube帐号或者不想登录的话,那么上载到相册,设置unlist秘密目录然后把路径(已包含了验证码)发给对方即可。而youtube则需要帐号登录而且主人发邀请才能访问私人共享录像。这个问题也许不是那么复杂,但对于懒惰的人们来说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youtube两个创始人靠在一起的照片,想起有一回看到恶搞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而现在一个新成功模式是每个成功男人身边都靠着一个好男人,比如google和youtube这俩传奇都是亲密双人档:

Friday, June 08, 2007

粮食

箱子里翻出来的当年(2002?)央视新闻评论部的搞笑短片。一共是三部:《大史记》《粮食》《分家在十月》。这里先发一个

Thursday, June 07, 2007

当年

晚上整理CD/DVD,扔掉了近百张,以前刻的电影电视连续剧mp3之类。由此可见当年生活有多么的无聊,常常琢磨着到处找找片子消磨时间。有几十张是特意让老豆子捎下来拷的,包括007全集福尔摩斯全集古惑仔全集周星星全集等等,不过我看的不多。还有xmx寄过来的欧锦赛录像,有春晚录像,还有05年的超级女声。。。

时光如飞刀,现在虽然有时也无聊,但很忙了,连新闻都很少看,看电视剧就更没有耐心了。当年那些片子的压缩质量太差了,因此就跟着进入历史清除了。

Wednesday, June 06, 2007

适应

这几天我的变色眼镜成了午饭时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在阳光下基本上就成了太阳镜了,被指有装酷的嫌疑。其实颜色变化太快也不好,尤其是从外面刚进入屋子里的时候有时还有点不适应。

今天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海盗们喜欢把一只眼睛遮住装扮成独眼龙。具体的可以参考加勒比海盗3。据探索频道(Discovery)说,这个不是为了耍酷或者故弄玄虚,而是因为海盗们打仗时经常要从甲板战到船舱中。在白天如果天气好的话甲板上自然是强光,而进入到船舱的时候往往却是一片漆黑。因此如果不把一只眼睛事先遮住然后再打开,那么就会短暂失明,在战斗中这一点点迟钝就可能是致命的了。据说美国的特种兵也是这么训练对光线的适应的。

也许我的新眼镜可以帮助我变成特种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会的”

这不是自问自答,而是今天回家路上又听到周杰伦的半岛铁盒,最开始的一段对白里那个小女生对致谢的回答就是“不会的”。想起以前师姐也是这么说的。估计这是台湾典型的用法,大意是“哪里哪里”,“不用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个人觉得海盗3其实拍得一般。当然也许是我太挑了期望太高了。相对来说比蜘蛛侠3好一些。但是和2一样,我很反感那些怪物,因为长得实在太恶心了。主要风格是搞笑,这一点倒还不错。

清仓

继续整理东西。今天主要是书架。

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以前觉得自己天天看八卦网站显得浅薄,于是一心想着要读一些圣贤书,还真找朋友们借了一些读了。后来有机会回国,就和师弟特意去了国学书店,点名要一些据说是国学大师们的作品。不远万里带过来之后,在书架上沾满了灰。想起还给某人送了一本,既然是送不是借,估计她也是没翻过了。还有一些非借不读的书是出国时带过来的英文专业书。记得当时到九章书店里只要看名字有点相关的就买下来,寄了一整箱,后来读过的却只有寥寥几本。后来陆续送掉了一些,总算是让它们发挥了作用。

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几乎所有打印下来的论文统统扔掉了。太多了。大概有一百多篇,死沉死沉,搬到垃圾堆的路上歇了我好几次。想起来以前自己还是很勤奋的,或者说学习积极性就像是一个凸函数:由最开始的最高点不停下降到了老油条的最低点,然后又在毕业之前不停上升到了最高点。读paper最多的一个是在第一年快结束的时候,那时候Eitan对我和Robert很关照,送了很多paper,不过我已经定了导师了因此也没有和他做什么课题。后来就渐渐懒惰了。最后读paper最集中的应该是毕业前一年的那个暑假,为了写毕业论文下定决心好好看文章,有一阵子基本上是每天一篇(很多是复习)。现在再去翻那厚厚一摞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因此全扔掉了,反正电子档不难找到。

床底下有一个箱子,拉出来一看是01年开始的银行账单、信用卡账单、购物发票、02年第一个手机账单、门票、演唱会门票、电影票,等等。想来要是我是个名 人需要办一个什么回顾展的话,这些资料倒很容易就准备好了。可惜不是,因此就统统扔进垃圾堆了,省得搬来搬去麻烦。以后还是用电子化的好。

最后这几年下来的书大概只剩下一个小箱子,笔记一个小箱子,其他文件一个小箱子。还有很多其它东西要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国时特意带过来的东西又从来没用过的包括:蚊帐,自行车大锁(后来一个朋友锁丢了送给他了),骑车用的雨衣,还有公证书也没用到过。当时实在是土。托一个朋友从同仁堂采购了一小箱子几百块钱的家常药,光治感冒的都有近十种。后来终于有一次牙疼要用到消炎药的时候,发现过期了。实在浪费。现在国内新生了解多了,基本上就不会再这么大张旗鼓的了。

Google移民请愿

Official Google Blog: What U.S. immigration policies mean to Google

Google主管人力资源的VP(副总裁)今天在国会作证(testification),主题是关于H-1B移民政策(及移民绿卡政策)对Google的影响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具体的官方报道和全文在上面的google官方blog上。

报告中提到的几个八卦:

1 Sergey Brin全家是1979从苏联“逃跑”(fled)到美国的,当时他6岁,也就是现在他34岁(这个其实也早公开了,大概一个月前他新婚)。Sergey的父母分别是数学家和经济学家。

2 Intel, Ebay, Yahoo!, Sun等巨头也是移民(的后代)创建的。

3 Orkut(Google的社交网络)主创人Orkut是土耳其人,02年开始用H1B,最近刚拿到绿卡。(土耳其的也需要这么久啊不会用的是EB3吧?他是斯坦福的高材生)

4 Google News的主创人之一Krishna是印度人,当年也是用H1B加入Google。

5 这个人力资源VP本身也是移民之一 ,当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的父母带他“逃离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fled communist Romania)。他的母亲今天也在场。

6 Google的很多外国籍员工遇到H1B的滞后(lag)问题,或者通常人们说的缺口(gap)。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个新闻感兴趣。

A1 印象中这应该是Google第一次站到国会面前请愿移民政策问题。之前比尔盖茨已经去了几次了。(微软的H1B使用远远大于Google,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规模大,另一方面是因为Google基本上是美国文化为主因此在美国招募的很多员工是美国人。以前微软H1B员工必须工作满一年之后才可以开始申请绿卡,现在则改了政策,和Google一样一加入只要有H1B就可以开始申请了)

A2 我对上面这个“逃离”的用法感觉很怪异。不知道它是不是还有别的中性意思。尤其是他还特意点出“社会主义”。当然,这个不是关键问题。

Tuesday, June 05, 2007

坚持和责任

最近看到两个关于足球明星的故事。

一个是贝克汉姆被召回了国家队,上演了一场几乎完美的回归秀,博得满堂彩。他等这个机会很久了。世界杯杯上他的表现也至少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被那个死板迂腐的新教头以革新为名赶出了国家队,那一刻他的泪水打动了不少球迷。

另一个是关于托蒂的,世界杯后他是主动退出国家队的,理由是伤病,这确实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刚过去的这个赛季他的状态如日中天,因此大家一再要求他回来,却被他一再躲开了。因此大家都批评他不爱国,没有国家荣誉感。就算现在准备回来了,也是争议纷起。

两个例子似乎相对得黑白分明。

其实这两人都是我很欣赏的球员。欣赏贝壳当然不是因为他帅不帅,而是因为他的敬业,强烈的敬业,在球场上只是非常卖力,而且很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虽然被视为花瓶子很多娱乐新闻,但是这不是他的错。作为球员他能把自己本职的做好,这就足够了。虽然天赋不是最好的,技术也不是最好的,但是至少他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努力,很认真,这就是值得学习的一面,这些和我的价值观都很相符,努力和奋斗。还有很让我欣赏的一点是他的坚持:被国家队抛弃,被俱乐部封杀,他都没有退却过,而是更加刻苦地训练,终于用行动和实力赢回了位置,而不是靠声望或人情或施舍。他的回归不是为了证明别人错了,而是真的因为那份热爱吧。

欣赏托蒂倒说不上来为什么。他是Jason的偶像。也许是因为欣赏他对罗马队由始至今的忠诚吧。没说“至终”,是因为现在他还没退役,而足球圈里又什么都会发生,很多时候利益高于一切,有一阵他也和国米和皇马传出绯闻。以前跟朋友们聊天,大家说忠诚的原因是背叛的代价太大,或者说因为诱惑不够大。也许有时候是那样。不过至少他坚持了,就是一个好样的。其实不光是球员,也不光是生意圈,有时候人也许也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吧。不过做什么,因人而异,只有真心把自己所有的当作最好的,才会知足而不受诱惑。现在托蒂应该会为自己当初的坚持感到满足吧。有人说托蒂现在是个人第一,俱乐部第二,然后才是国家第三。虽然这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相去甚远,但我想如果他的脚如果真的还有问题的话,选择退出也无可厚非。毕竟许多时候,人还是要自私一点,如果不爱护自己,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又拿什么来谈报效国家呢。

虽然两个例子内容相对性质各异,在我看来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觉得贝壳的责任感更强烈更值得敬佩。(虽然有些人用很阴暗的心理想象那么这份责任感给他带去的回报更巨大因此也是利益驱动,真要那么解释,那么也没啥,人无完人)。

股市

最近也许是太忙累,有点神经兮兮,昨天看到有人说“如果你还爱国,请不要抛出你的股票”,我一时看走眼还很气愤,觉得怎么还有这么愚昧的言论,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搞笑,看来是我太紧张了。

国内的股市牛了很久,我在这里感觉到的一个变化就是国内朋友们上网的多了。比如高中同桌,过年后重新申请了宽带,他说唯一的原因就是为了网上炒股。本来准备买房的钱进了股市,上次回去见到的时候说得很内行很憧憬,不知道这次有没有被割肉到。国内的市场就那么大,企业挣钱能力没有什么变化,因此股市的疯涨显然是不正常的。而这个显然大多数人也是显然知道的,只是被憧憬或者羡慕或者贪婪冲昏了头脑,于是纷纷加入了击鼓传花的行列。我承认,要是我在国内而且有钱有闲的话,也许现在天天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也是股市走向了,而不是在这里做冷静思考状。

民间传闻社保基金进了股市,而且在印花税正式公布之前抽身而退。因为是传闻所以不可考。不过鉴于国内体制的不完善,许多时候有人钻空子或者国家集体钻空子,也不是什么很让人惊讶的事情。正因为不完善不健全,所以才会疯狂,疯涨疯跌。而最后最苦的自然还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了。

在这里认识的人炒国内股市的好像只有一个,他把钱交给在国内的大舅子炒股去了。第一次听到他说“哇翻番了”的时候,我也有点动心,羡慕这钱来得真是快啊。不过我怕麻烦,也承受不了那些大起大落的压力,因此也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而已。钱还得一分分挣。有时候和朋友聊起股市,我觉得很纳闷的是为什么大家不“见好就收”呢,挣一些就行了。但是转念一想,我这想法实在幼稚得很,因为如果不想着挣大钱,大多数人可能就不会炒股去了。而且什么是见好,不同的人标准又不一样。看着股票节节高升,明天比今天多挣几个百分点,谁会愿意在今天就出手呢。而且又有很多人是在股市已经高价的时候才入行的,这时候有点身不由己,就算涨幅度比起以前的也算是小的了。涨的时候不舍得,跌的时候不甘心,也许这就是所谓股民心态吧。

人的内心大概都有一些贪婪的基因吧,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有时候看到别人都发家致富了,自己“又不比别人条件差”,“凭啥就不能富呢”,于是就跟进了。看到一条搞笑的标语说“抢劫不如去炒股”,不管真假,确实也反映了一些社会心态。都是来钱很快的路子,学别人抢劫也许就进局子吃枪子了,而学别人炒股却“没有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这阵子几乎是全民皆股全民皆股神。

还有一个眼红的例子是偷渡。以前经常看到一些辩论,问为什么出得起几十万偷渡费的人不在家里好好活着而非要偷渡出国打黑工有些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去的国家很多还不如中国富裕。这个问题的根源也是眼红,大家在国内看到的只是偷渡者寄回去的花花绿绿的钞票,而看不到钞票上的艰辛苦难,因此纷纷铤而走险了。(大多数人的偷渡费是借的,因此并不是说他们手上已经有几十万了还要偷渡)。论贫穷,偷渡者的家乡其实并不是山穷水尽,只是大家一攀比眼红,二又有“门路”,因此就跟上了。偷渡实在是太苦了。

很久没有看公司的股票了,今天发现居然过了518,手里那一点点可怜的股权终于脱离了苦海,上个月好像还只是460。不过暂时还不到时间出手。我问一个同事是不是准备抛了。他说:怎么可能呢,势头这么好!当然我也希望越来越好了。

Sunday, June 03, 2007

习惯

习惯成自然。

昨天拿到了新眼镜,戴起来总觉得有点不自然。下午同事看到的时候打趣说以为我没有睡好因此黑眼圈。其实是变色镜片,随光线强度而变化出现太阳镜的效果,结果是我总觉得眼前有点黑。论质量比我之前的那副总从鼻头滑下的眼镜自然好了许多,但是也许还需要习惯习惯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在家里做饭,一个麻辣豆腐。跟室友说我已经不做饭好多年。夸张了点,不过上班之后很少下厨房了,平时在公司里吃,只有周末偶尔插手一下。现在做豆腐都有点不习惯。看来这种技能也得学而时习之。很快室友要搬家,因此一起合伙做饭吃饭的机会也屈指可数了。

Friday, June 01, 2007

写下标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个月前也是这样写。

昨天:室友毕业典礼我没参加,晚餐请我吃饭我也没去,原因当然是忙。回家的时候看到月亮很圆,才突然想起早上一个朋友提醒我晚上有蓝月亮,但是我看的时候月亮都快下山了。

今天:下午一个在法国的朋友问我忙不忙我说是,那时确实没空聊,只好等明天电话再说了。TGIF后几个同事去酒吧我没参加,因为要把程序在回家前写完。紧赶慢赶,还是没来得及回家和室友一起吃饭。除了周末每周只有周五是可能在家里吃晚饭的。

明天:在想怎么安排一下多把一些事情搞定。要去几个地方,得统筹安排了。最近忙起来记性更差了,因此把很多事情都写在notes和to-do-list上。有的没及时写的就忘了。

晚上回家路上在想这一周怎么这么短就过去了,才明白原来因为周一放假周二下午去参加室友领奖典礼周三去costco因此没加班,这样确实没什么时间了。

据说大多数公司招人有一条原则,就是希望找一些get things done的,也就是能把事情做出来的,而不能用什么借口不管用什么方式。晚上在Olympic上开车看着周围车流如织,想到终于在回家前把又一项任务基本完成了,心情很放松,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看来我还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最近的忙碌是因为要多任务并行:一边要工作(而且工作中又是多任务并行),一边要准备回国的事情,一边和很多朋友吃饭(前周两拨上周四拨)。工作上,算起来我有三个大小老板。最近都给我布置任务了。上周末把大老板的活做出来,然后修修补补改进,到昨天总算搞定,二老板的活我拖了几周了,每次被问起觉得很不好意思,这周大部分时间就用在那上面了,今天总算基本搞定了,三老板的活其实才是我的工作重点,却没有动,只好这个周末找时间补上一点点了。

经过一段的学习积累后现在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想,要是时间可以无限想用就用或者可以挪用的该多好,那样我就趁有热情的时候把想做的事情先做完然后不想工作的时候再好好休息。以前养成的习惯是把事情堆到最后一刻再冲刺,那样太匆忙了很多时候顾此失彼,因此现在想争取改过来,好好工作然后好好休息。最近很多时候想做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便说说我的三个老板。

大老板和我之间对话总是客客气气的:would you please ... do u mind ... whatever. 其实都是一些小事。而我找他一般也是因为要请假或者报销,因此也是客客气气的。

二老板的口头禅大概是这么几个: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如何?有没有新进展?什么时候有结果?我们几个小兵都怕了,经常开他玩笑。一个同事说这比在学校老板追得还紧啊。他算是真正负责协调整个小组项目安排进展的,因此需要经常和大家讨论。但是做项目又不是种菜,很多时候很长时间都不会见到什么变化,因此讨论也是浪费时间。他对我倒没有逼得太紧,只是每次开组会的时候我汇报完了顺便说一下接下来做什么,他就习惯性地问:什么时候有结果?我的回答经常是:我尽力,下次吧!结果经常得迟到。

三老板是我这个小项目的唯一技术合作伙伴和领路人,因此我们交流最多。他在很远的家里上班,因此经常发来msg问:最近在忙什么?进展如何?什么时候打电话聊聊?下一步做什么?他干了好几年了因此经验丰富,也很热心助人,因此有时候我被这么一问就觉得很不好意思,有负期望。我的一个问题是磨刀太细,耗时太长,因此他经常会提意见,比如:这个只是测试不需要做得太认真(比如每次我都想把程序写得易读易移植);这个东西暂时不用的不要加进去(比如我写差分算法的时候习惯性地要把几种不同格式都写上去);不要一次分心做几个任务。等等。在他那里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三个老板都不错。小小组开会就是他们仨加一个小兵我。他们都是德国人,有时候很惯性地就用德语讲。我以前学过一句德语的早上好:古特摩根。早上打招呼的话一般就讲这句。